武阳来到寒鸦关已经数日,这几天他没有急于去找沈彪,而是选择静下心来,认真熟悉这座边关要塞的后勤情况。
寒鸦关乃是楚烈国北方最重要的屏障,与玄秦国接壤,地势险峻,四周皆为戈壁荒原,只有南方连通楚烈腹地的道路可以确保粮草补给。整座军营依山而建,三万驻军分布在主城与五座重要的防御关隘中,而宇文拓,正是这支庞大军队的最高统帅。
武阳得知,宇文拓并非偏将将领,而是货真价实的正将军,统御寒鸦关全境。而在他的麾下,并没有偏将担任副职,只有三位大统领协助管理军务。据说其中一位大统领很快便能升任偏将,正等待宇文拓与朝廷做出决策。
至于武阳,虽然被封为第四位大统领,但实际上只是负责后勤事务,能够调度的军士也不过两千人。而这两千人中,多数负责粮草、物资运输、军械维护,以及协助城防工事的修缮,真正能参与战事的,几乎没有。这让武阳对自己目前的处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——他还远远没有掌握实权,甚至连话语权都很有限。
不过,正因为如此,武阳更需要沉下心来,将后勤掌控在自己手中,寻找破局之法。
武阳这几日的勘查,从后勤营地的军粮开始。
后勤军士每日都会领取粮草,然后再将其运送到各军营。武阳亲自跟随士兵去粮仓查看,并随机抽查了一些粮食。他捧起一把黄褐色的米粒,放在指间揉捏,眉头微微皱起。
“这米……”他用力捻了捻,竟能清晰地感觉到指尖传来的一丝粗糙感。他心中一沉,取来一碗清水,将一把米粒倒入其中,静静观察。不出片刻,清水中竟然浮起一层细细的沙尘。
武阳脸色微微一沉。
军粮掺沙,在军队中并非罕见的事。边关军需庞大,从朝廷运输来的粮草中途需要经过许多道关口,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。然而,这里掺沙率竟高达四成!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克扣,而是彻底的军需腐败!
武阳没有声张,他知道此事若是直接揭露出来,自己很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。毕竟,军粮问题牵涉甚广,涉及到的层面不仅仅是寒鸦关内部,甚至可能牵扯到后方军需官员与供应商的勾结。
武阳深吸一口气,将这问题暗暗记在心中,决定先从内部调查,找到关键人物,再做定夺。
一天夜里,武阳巡视至寒鸦关的北侧,他本只是闲来无事,想看看边关士兵夜间巡逻的情况,然而,他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惊人的问题。
在一处荒地上,几名老兵正围在一起低声交谈,似乎在讨论什么。他没有惊动他们,而是静静地躲在暗处观察。
其中一名老兵蹲在地上,手中抓起一把尘土,撒在地面上,随后,他驱赶着一小群羊缓缓前行。片刻之后,当羊群离开,那老兵笑着指了指地上的痕迹。
武阳定睛一看,瞳孔微微收缩。
在地面上,羊蹄印交错纵横,乍一看去,竟然与骑兵行军的马蹄印几乎一模一样!若不是仔细分辨,恐怕任何一个巡逻的士兵看到都会以为有一支骑兵刚刚从这里穿过。
武阳心中微微一震,他意识到这个伪装手法的严重性。若是敌军学会这一招,完全可以用羊群制造假象,迷惑楚烈军,让他们误判敌军动向。
而且,这件事分明是军中的老兵自己总结出来的,可见他们对边关的防务有着深入的了解,甚至能轻易找出其中的漏洞。
武阳没有惊动那些老兵,而是默默地离开,心中思索着该如何处理这件事。
这个问题,已经超出了他的后勤管理范围,而是属于边防巡逻的职责,这一块,归大统领王杰负责。
接连发现的两个问题,让武阳意识到,寒鸦关的防务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坚固。军粮掺沙,使得士兵的战斗力下降,长期食用这样的粮食,士卒体质必然受损。而边防漏洞,则会导致敌军能够轻易制造假象,迷惑巡逻军队,一旦战事爆发,可能会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。
但武阳没有立即行动,他很清楚自己现在的权力有限,贸然揭发这些问题,不仅不会解决,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。
他需要证据,需要盟友,也需要机会。
这几天,他一边继续调查,一边思考如何布局。他知道,如果能够解决这些问题,不仅能让自己立足寒鸦关,甚至还能借此掌握更多的实权。
夜色渐深,寒鸦关的军营里,巡逻的士兵依旧往来穿梭,偶尔能听见远处关隘上传来的号角声。武阳坐在自己的军帐内,桌上摆放着厚厚的几卷账册,全都是这几天调查到的军粮记录。烛火轻轻摇曳,映照着他微微皱起的眉头。
他心中已有定论——军粮掺沙的问题,沈彪必然脱不了干系。
沈彪此前一